富萬鉀用有機鉀肥發展低碳高效農業
一、 水溶性有機鉀肥----噴施提高吸收率
劉長有告訴記者,富萬鉀所生產的水溶性有機鉀肥實際上就是一種既含有有機質又含有鉀肥的濃縮性全營養肥料,針對的是精度農業。之所以發展這種鉀肥,主要是考慮我國是鉀礦資源稀缺的國家,鉀肥施用也成了一道難題。
如何既讓鉀肥利用的好,同時又安全環保?
富萬鉀開始研究有機水溶性鉀肥,將從玉米淀粉中提取的乙酰丙酸作為有機鉀肥原料生產有機鉀肥和有機鉀肥專用肥。和普通無機鉀肥相比,有機鉀肥及其專用肥是一種新型鉀肥,適用于所有植物有機體,除具有所有無機鉀肥的優點與效果外,還有同時補充鉀和有機營養的雙重功效,且不會在作物和土壤中殘留任何有害物質。經過葉面噴施之后,可大幅度提高植物對家的吸收率,促進作物產量提高和品質改善。
此外,有機鉀肥還具有用量少、成本低、使用方便的優勢,畝施肥量50----500克,是無機鉀肥的1/400----1/100,成本只是無機鉀肥的1/5---1/8。
多年來,該公司在全國做了大量田間試驗示范工作,結果表明這種有機鉀肥適合于所有作物,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二、 碳基營養學說----“回收”二氧化碳
“實際上,富萬鉀生產的有機鉀肥屬于一種碳基鉀肥”什么叫碳基鉀肥?這就要從劉長有提出的碳基營養學說說起。
“我們傳統習慣所說的氮、磷、鉀三元素的平衡只能是植物礦質營養的主要矛盾,而絕非植物營養的主要矛盾”,劉長有認為現在肥料行業的方向都存在一個誤區,“真正的矛盾在于碳氮的平衡。”他舉例說明,一座以煤為原料、年生產30萬噸的合成氨工廠,從空氣中取走的氮是24.7萬噸,排除的二氧化碳是102萬噸。從空氣中取走的氮氣與排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嚴重失衡。此外,長期過度使用氮素化肥,造成土壤碳氮比的失衡,土壤酸化板結,降低土壤肥力,并活化重金屬元素,土壤中過量的氮元素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氮氧化物進入大氣,形成酸雨,破壞臭氧層,形成溫室氣體。而這些問題在過去使用碳銨和有機肥時代則比較少見,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現在大家都改用尿素,而放棄了碳,造成一定程度的碳氮失衡。
針對這些問題,劉長有最早在國內碳氮平衡研究,并提出了“碳基營養計量學說”,該學說就是將土壤、肥料中碳營養元素與氮、磷、鉀等營養元素一樣進行計量的學說。它的主要內容可以表述為:碳營養元素應當與氮、磷、鉀等營養元素一樣進行計量,它是“精準農業”體系中肥料與植物營養的科學表達,應當有效的回收二氧化碳,大量的應用于植物營養上,建立循環經濟模式,改善目前土地存在的碳氮比營養失衡問題,同時還能解決二氧化碳對空氣的污染問題。
三、 拯救小氮肥-----往碳銨里加鉀可以實現
在碳基營養計量學說的基礎上,劉長有做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雖然近年來我國無機鉀肥的生產和產量不斷增加,但還不能滿足需要。但建設一座5000噸/年的硫酸鉀工廠,大約需要一億元的投資,成本較高。能否利用我國小氮肥的裝置經過工藝改造,添加氫氧化鉀來改造生產碳基鉀肥。經過大量的實驗表明,這種想法可以實現。
劉長有告訴記者,探案是我國較早的民族化工產業,是一種非常好的肥料,之所以要被淘汰主要是因為,肥料容易被揮發,肥料利用率低,如果能克服這些缺點,那么碳銨仍是一種非常好的肥料。從成本的角度來看,例如生產氮和氧化鉀的含量均達到12.5%養分含量合計為25%的鉀碳銨,一座4.5萬噸/年合成氨廠,年產20萬噸鉀碳銨,相當于年產2.5萬噸碳酸氫鉀,比4座5000噸/年的硫酸鉀工廠產量還要多,而改造這樣的工廠,所需投資部超過100萬元。所以,從少投入多產出的概念來講,小氮肥企業具有發展碳基鉀肥得天獨厚的條件。而且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分析,如果一座4.5萬噸/年合成氨廠,年產2.5萬噸碳酸氫鉀,利用(或者說是減排)的二氧化碳是1.1萬噸全國目前大約有600座這樣的小氮肥裝置,全部改產就可以利用或減排660萬噸二氧化碳,不僅能解決了小氮肥企業的生存難題,同時也符合未來農業低碳環保的發展方向。
-------訪陜西巨川富萬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長有
本報記者 鄭敏